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物理「自」療】跳不高的迷思

上兩星期分享了關於增強彈跳力的體適能元素和簡單的訓練方法,喜歡打籃球的你,可以嘗試在家或在健身室進行這些訓練。提升彈跳力,離不開在爆發力、柔韌性、平衡力及協調性著手。但是最近都有讀者和朋友問起運動前伸展是否會影響運動表現?另外,有扁平足的人士是否較難跳得高?跳不高這個問題,都在今期的物理「自」療逐一探討。

有研究指出伸展對力量產生方面有影響,但是否代表普羅大眾做運動前不應該伸展?作為物理治療師的立場,我是鼓勵大眾做運動前伸展,因可以減低受傷的風險,加上普羅大眾做運動與精英運動員不同,未必即時需要強勁的爆發力和彈跳力。

此外,大眾做運動的目標,主要是強身健體、提升心肺耐力、促進新陳代謝等,繼而再關注如何將運動生涯延長,最後才會在安全的情況下,循序漸進提升運動表現。

相反,對於精英運動員來說,場上十秒鐘,台下十年功,如他們不能在重要的比賽場上有高水準的發揮,輸的不只是一場比賽,更可能是一面獎牌,所以在於精英運動員的角度,可能會為了力量產生方面更理想,而不進行靜態伸展。

所以讀者門盡可能找一個平衡點,多看不同的研究和文章,避免盡信或過份解讀的情況出現。

可是,有些人做足訓練,還是跳得不高,這可能是肢體或關節排列上出現了問題,牽涉到生物力學的因素,扁平足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扁平足的人士,腳掌的小骨頭處於鬆散狀態,所以當發力準備起跳時,力量會被分散。

當然也有扁平足的人經過刻苦訓練,彈跳力可以很強,但是耐力性相對較低,即是正常人可能跳五十次才會疲累,扁平足可能跳30次便會疲累。如扁平足人士硬著頭皮完成剩餘的20次,就會增加了受傷的風險。

簡單來說,當做運動超越了本身的臨界點 ( Yield point ),受傷的機會就會增加,每個人的臨界點也不同,可以取決於個人體質、身體關節排列、身體休息的時間、運動前有否做足熱身等。由於每個人的臨界點也不同,就算同年紀,同性別,做同樣的運動,受傷的風險亦可高可低。

有興趣認識關於籃球體適能的讀者,可參加本院於2月17日舉辦的籃球體適能免費公開課,詳情可瀏覽網頁:www.aasfp.com.hk。

 

﹙物理「自」療  —— 第146期﹚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