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社交媒體大世界】立法會選舉雜談

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自然有喜亦有悲。從數碼營銷的角度看今次選舉,有幾點值得與大家分享。

黃毓民 VS 游蕙禎

今屆立法會選舉,部分資深議員如黃毓民、李卓人相繼落馬,換來的是朱凱迪及游蕙禎等沒甚麼從政經驗的新丁上場。黃毓民是第一位把抗爭聲音帶入議會的議員,可算是本土派的開山鼻祖;與游蕙禎相比,又真的如他於選舉前所說,沒有落敗的可能。但到了最後,一心以為自己會高票當選的黃毓民,卻敗在他口中的「o靚妹」手上,為甚麼呢?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說,而我的想法是:會否同黃毓民的「期望管理」做得不好有關?

選民投票,自然會選一個最令他「滿意」的候選人,但到底何謂「滿意」呢?其中一個基本說法,就是用家得到「期望」以上的回報。但問題來了:黃毓民名氣大,坊間對他的期望自然高,同樣地,選民從他身上得到「期望」以上的回報就不容易了。相反,游蕙禎新丁一名,大家本就對她沒有期望,她偶有佳作,大家便比較容易感到「滿意」,並最後給她奉上選票了。

我的看法是,愈是年資長的議員,坊間對他的期望就愈高,也就愈難連任了。早前中大蘇鑰機教授寫了一篇文章「Facebook活動影響立會選情?」,就提到在社交媒體中比較活躍的候選人如梁國雄、楊岳橋、王維基、葉劉淑儀和毛孟靜等,都是比較年長的一群。我覺得是因為上述幾位議員都明白坊間對自己的期望很高,故都出盡氣力宣傳,以符合選民的期望罷了。

社群管理

今年立法會選舉的另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候選人宣傳相關的視頻極多,尤其是建制派,幾乎日日開Facebook都見到新內容。但我的問題是,這些東西真的能吸納選票嗎?

沒錯,這類短片真的能吸引大眾的眼球,但是否真的可以左右選民的意志,我卻抱有疑問。坦白說,若我對候選人一直都不支持,我並不會因為看了一條幾十秒的短片,就改變到我根深蒂固的想法。

社交媒體的真正玩法,是建立社群積聚力量,讓口碑從群眾之間擴散,形成新的觀感。如果一個政治人物好日都唔出一個Post,到選舉時才日日洗版,這種做法其實只是浪費而不會成功的。

最後,我想談談雷動計劃。雷動計劃借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泛民要配票制衡建制,否則失去關鍵一席,香港就會輸﹚吸引選民乖乖送上選票,選一個自己本不支持的候選人。從Content marketing的角度看,算是十分成功。但問題是,這真是一個為香港而出發的計劃,或只是為某些候選人而進行的搶票宣傳,卻又不得而知了。

圖:Sam Tsang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