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職場教練】人見人愛的說話習慣

「他們太不懂我了!我這樣好人,還說我難相處?」

職場內存在著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大家要融洽相處,實在是一大學問。有不少問題都從說話而起,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因而產生了誤會甚至醞釀心病。怎樣說話才能處處逢源?歸根究底,問題可能只出於日常的說話習慣。

 

負面說話正面講

人總愛批評別人,無論對下屬、同級甚至上司,一律不留情面痛批一番。說者固然樂在其中,聽者卻甚覺難受。也許批評別人是自我肯定的一種方法吧!其實世事哪有完美?換轉是自己處理同樣的事情,效果又會更好嗎?嘗試用正面的角度去分析事情,謀求更有建設性的結果。

例如「這樣簡單的事也做不來?」可以說成「我看到了你的努力,有時簡單的事也有複雜之處,可以小心處理,我相信你下次可以做更好。 」又例如「你的文章寫得太差了!」可以說成「我相信這篇文章有改善空間,努力啊!」

有時更可以在說話中更入一些體諒與關心,例如「我最初做同類工作時也碰到這些問題,人知常情吧!或者你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去做,效果可能更佳,有不明白之處就來問我。 」

 

肯定變假設

溝場溝通的另一個常見弊端是「一言堂」,也就是「有你講冇人講」。例如「事情當然是這樣做呢!」或者「我食鹽多過你食米!信我啦!」這些壓倒說話往往引起對方的反感,特別是上司最易說出這些無心快語。別人聽了或許敢怒不敢言,心裡會感到難堪,甚至積起怨憤。

不妨把肯定的語句變成假設句。例如「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如你試下用這個方法去做?效果可能會不同。 」或者「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個方法行不通,也許可以試另一個方法,你認為如何?」

人與人相處貴乎設身處地、將心比己。留一線餘地,就有更多可能。人際相處的能力往往是工作能力的反映,人緣好的人,做事情也自然更靈活、更懂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