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職場浮世繪】我的機械人同事

筆者最近與幾位中小企老闆閒聊,談論的並非特首選舉,而是「工業4.0」!言談間,其中有一位與會者戲言將來聘用機械人後,就不再需要擔心員工「扭計」加薪,但不知道將來的法例會否規定老闆需要一併幫機械人供MPF﹙強制性工積金﹚。

因應「工業4.0」的誕生,現時較多人關注的是3D打印技術如何為製造帶來巨大的沖擊,但其實這個課題還包括把機械人帶進職場,只是每當談到該部分時,大家的焦點很容易偏向於要當心機械人會隨時搶去你的「飯碗」,卻鮮有提到人類與機械人在工作間生產線上如何協作 ( Collaboration ),為公司創造更好的業績。

由德國吹到中國

「工業4.0」計劃始於2013年,由德國提出的一套「智能生產技術和智能生產模式的方案,透過物聯網和務﹙服務﹚聯網,把產品、機器、資源、人有機聯繫在一起,推動各環節數據共享,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製造流程的數字化。」今天,有資料指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製造需求市場,更要以實現「中國製造2025」作為目標,即是用八年時間為收成奮鬥。

筆者認為基於「工業4.0」是一個涵蓋大量人員、資訊科技系統、自動化組件和機器的高度聯網系統結構,其流程中涉及的範疇和所需人手綱對不是一個小數目。至於機械人的誕生和進駐生產區域,或是工廠,或是支援生產的後方,它們均可與人類協作,令工作做得更美滿。

成功在望

環視今天的德國,「工業4.0」已幹出成績來,據報因網絡的工廠,員工有能力把生產力提升25%,而且有效地節省生產所需電力。

展望未來,筆者深信「工業4.0」可把生產機器與機械人聯合在一起,而且不存在誰搶去誰的「飯碗」。此外,筆者認為大家可運用無限的想像力,把一些由人類和機械人結合起來去做的差事設計出來,運用人類的智慧和人工智能,做到更好。

想到人類由「工業1.0」開始,即是把英國人瓦特改良了的蒸汽機帶進職場﹙生產工廠﹚後,至今天「工業4.0」的大時代,機器與人類從來都是合作無間的。機械人其實是機器的一種,何懼之有!

註:瓦特當年並非蒸汽機的發明者,而是改良者。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