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冬季護膚養顏 中醫有妙法

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時間減短,氣溫漸降。受氣候影響,皮膚減少分泌汗水,容易出現口乾、唇乾及皮膚乾燥等症狀。當皮膚角質層水份驟降,皮脂腺未適應氣候的變化,分泌不足,便會造成皮膚粗糙及脫屑現象。外塗潤膚霜固然重要,但治標卻未必治本。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養顏護膚必須注重整體功能的調整。皮膚乾燥首先與「血虛」有關。中醫的「血」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有營養和滋潤作用。「血」不足及身體循環差,則皮膚無法得到良好的滋養,容易乾燥、出現細小的白色鱗屑,甚至搔癢。
 
皮膚潤澤除了受到血液的滋養外,也與肺有關。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負責敷佈陽氣、外衛肌表,其中皮毛、汗孔與肺臟一同調節人體的呼吸功能。秋冬的氣候最易損傷肺陰,津傷造成肺燥;肺燥則皮膚乾燥、痕癢、脫皮,嚴重的還會出現皮膚皸裂及出血。
 
食療作為中醫治病養生的延伸,選用適當的食材也有養顏潤膚之效。例如下面這道鮮百合雪耳水︰
材料: 做法:
雪耳 ( 1兩 ) 1.先將雪耳浸軟約兩小時,洗淨去蒂,撕成小片。
鮮百合 ( 3錢 ) 2.然後用5碗水煮雪耳半小時
紅棗2粒 ( 去核 ) 3.再加入鮮百合、紅棗煮10分鐘,最後熄火焗5分鐘即可。
蜜糖 ( 適量 ) 4.食用時才加入適量的蜜糖
 
雪耳有「平民燕窩」之稱,含豐富植物膠質及蛋白質,可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有美白、滋潤皮膚的效用;配合百合(鮮百合效果比乾貨好),有養陰潤肺、安神、止咳的功效。再加上少量紅棗,能增進血液循環,改善面色。蜜糖不單增加甜味,也有補虛潤燥的功用。
 
有意從食療改善膚質或從事美容工作需應用中藥療效的人士,宜先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例如整體觀念、陰陽五行、氣血津液、五臟六腑、經絡穴位、辨證及調理原則等,再認識各種中藥、方劑及食療知識,以至其他外用療法,結合現代皮膚基礎知識及了解常見皮膚問題,才能有系統地運用中醫藥從根本改善肌膚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