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健康生活】打工仔精神健康欠佳 近半不願求助

為了解本港全職工作人士對精神健康的態度,「賽馬會心導遊計劃」主要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 ( 下稱中大 ) 心理學系教授麥穎思率領研究人員,於2017年11月23日至12月1日期間進行了一個全港電話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1,008名18歲或以上的全職工作人士 ( 50.7% 為女性,49.3%為男性 ),成功回應率為52%。

精神健康情況 最年輕最嚴重

調查發現每四位受訪者中就有一位 ( 24.3% ) 可能有焦慮和╱或抑鬱症狀,當中最年輕的組別 ( 18至29歲 ) 經歷抑鬱和╱或焦慮狀況的比率最高 ( 37.2% ),也是對生命意義滿意度最低的一群。女性受訪者 ( 24% ) 較男性受訪者 ( 18.9% ) 更多出現焦慮狀況;反觀男性受訪者 ( 14.5% ) 與女性受訪者 ( 13.9% ) 出現抑鬱情況的比例相若。此外,認為自己在工作上擁有較大掌控度及獲得上司更多支持的受訪者較少機會感到抑鬱或焦慮。

職場精神病誤解多 接近半數受訪者不願尋求專業精神健康服務

約一半受訪者認為有精神病患的同事不能夠在壓力下工作 ( 53.8% )、逾四成人不確定應否把重要工作交付予有精神病患的同事 ( 46.4% ),也有超過一半人認為有精神病患經歷的人沒有能力在公司擔任管理層職位 ( 57.9% )。接近一半的受訪者 ( 46.2% ) 在感到情緒受困擾時不太願意尋求專業人士協助。而每三個受訪者中只有一個 ( 36.6% ) 表示願意與別人討論有關精神健康的話題,亦只有17.3%的受訪者表示有興趣參與跟精神健康相關的活動。

麥穎思教授表示:「在職人士普遍對精神健康不太認識,以致他們未能妥善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而職場上長久以來對精神病患的誤解也窒礙員工尋求協助的意欲。由現在開始,員工的精神健康將應該成為每一間公司最重視的一環;員工沒有精神健康自然難有出色的工作表現,長遠對公司以及社會只是百害而無一利。當員工可以享有既豐盛又有意義的人生,才可逹致雙贏的局面。」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陳載英表示:「馬會與中大及新生精神康復會合作,推出『賽馬會心導遊計劃』,主力關顧本港在職人士的精神健康。計劃將會建立全港首個一站式網上自助心理支援平台,透過階梯式的活動、課程及服務,支援有不同程度精神健康狀況的人士。計劃亦會向企業進行推廣,鼓勵他們關注及提升員工之心理健康。」

計劃的網上平台讓在職人士能夠隨時隨地瀏覽心理健康資訊及參與相關的訓練課程。所有會員都可以參與網上自學課程,亦可按需要參與網上指導課程、又或者參與由心理健康主任指導的自助治療。已登記的會員在填寫一份簡單的網上問卷後,系統會按照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推薦合適的服務。每次會員進行自我心理評估,系統會因應會員的反應調節服務的力度。除了網上服務外,該計劃亦會舉辦故事分享會、精神健康工作坊及展覽等活動,以減少公眾對精神病的誤解及推廣精神健康。網上平台已正式啟動,詳情請參閱計劃面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ctourheart。

 

文:香港中文大學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