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發財立品】疫後重回正軌還是重新定位?

疫情最近開始減退但還是反覆無常,話雖如此但各行各業已經開始思考疫情過後如何定立公司的發展方向。如何收復失地?如何將公司品牌重新定位?此等問題成為最近市場上積極探討的地方。

究竟這場疫情何時才會結束,相信沒有一個人可以給予答案,但商業社會從來都不能夠坐着等待。疫情好轉,不同管制開始取消後,大家都希望盡快追回損失,搶先市場吸引客戶。各大小品牌都會爭相宣傳,推出不同優惠吸引顧客。但在推廣吸引顧客之時,大家先要想清楚品牌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在疫情過後有沒有轉變或有沒有需要去轉變。

先不作討論這個疫症會否成為風土病,長期在社會存在。實際上大眾市民已經對衛生、防疫、健康三方面提升自己的防衛意識。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無論什麼品牌都需要維持本身產品或所提供服務的場所之安全衛生守則,除了給顧客一種安心的感覺外,也同時減低再次遇上疫情時所帶來的衝擊風險。

在疫情發生的時候,有很多公司發展網上生意。其實香港在e-commerce的發展一直比不上亞洲其他地區例如: 中、日、韓、台湾,甚至東南亞地區。這個疫情彷彿將沉睡中的市場喚醒過來,但大家要看清楚,始終香港消費模式和業態有着自己的特質: 一個非常方便消費的大都會城市,而且香港人生活空間狹窄,怕悶的心態始終不變。網上銷售會否藉今次的疫情變成大家的生活常態呢?以餐飲業為例,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思考。在疫情下,大家都紛紛推出外賣、餸菜包等產品,等疫情過後這個需求還能夠持續嗎?疫情稍為改善,各餐廳門市人流馬上大大增加,作為餐飲品牌須思考一下,這種外賣和外送產品服務等是需要取消?減少?還是繼續甚至增加?推廣及發展資源如何分配?

大家都可能認為,只有大公司才能在自己的營運成本上撥出預算作指定用途。但本人建議中小企業,也可以在產品或服務銷售收入中撥出一個百分比作緊急應對基金。當不幸遇上同樣問題的時候,可以動用這筆基金,於流動資金外設立一個保障。此外,若然個別品牌集中某個地區或國家的產品供應,必須考慮建立副品牌,以提供空間經營來自其他地區或國家的產品。於某個地區或國家出現問題,不會替品牌帶來沉重打擊。當然如何選擇新產品及供應就得以考一下大家的眼光及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