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社交媒體大世界】贏了Engagement rate的特朗普

美國大選,特朗普「爆冷」跑出,本地著名時事評論員蕭若元事前在他的網上節目高呼希拉里當選無懸念,事後自然被網友翻舊賬取笑。

其實這不能完全怪蕭先生沒有眼光,在外國,錯估結果的學者及「預言家」俯拾皆是,一地眼鏡碎。例如曾預測對上兩屆總統選舉結果的美國的統計學家和作家納特•西爾弗,選舉前也投了希拉里一票,選舉後自然也像蕭先生一樣受到百般揶揄。

既然有人猜錯,便自然有人猜中,在芸芸眾人之中,最有趣的兩個代表,正是現今兩大網絡巨人Facebook及Google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勝出者乃特朗普,而事實亦證明她們的眼光比蕭若元為佳,為甚麼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Facebook及Google所用的預測方法:她們並不是用傳統的問卷調查去評價二人的支持度,而是用網民對二人消息的反應:Like、Share及Comment,即所謂的Engagement,去評估網民對二人的態度。例如在選舉之前,Facebook與美國報章《USA Today》合辦了一個類似的統計,結果發現在選舉前的最後四個星期中的三個星期,包括最後一星期,都是由特朗普領先。與傳統依靠問卷調查、由受訪者主動提供答案的方式相比,Facebook及Google並沒有直接接觸受訪者,而是從他們的行為推論投票意向。網上有句流行用語叫「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從行為上理解一個人的思想,自然比他的說話更加準確了。

當然,若單是用今次的選舉結果去定論「民調已死」,像Facebook般使用的大數據才是未來的王道,卻又太過武斷,始終在大數據的統計上,目前還有很多限制。例如到底如何用數據分析方法去判斷消息或留言是正面還是反面,當中便大有學問,而且很容易出現誤錯。

根據目前的統計結果,最有合理的答案就是網上討論特朗普較多,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選舉過程中,特朗普的Soundbite,例如在墨西哥邊境起高牆,趕200萬非法入境者出國等,遠比對手有話題性,令網民有討論的空間,而且更能切中網民的心坎,於是便取得更多的關注罷了。

當然,特朗普贏得Engagement rate,但他又會否是個好總統呢?看來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但觀乎他當選後的言論,似乎又是個「語言偽述」的高手,這又令我想起日前在新聞上看到的那一本簿、一支筆。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