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社交媒體大世界】香港是大灣區創科中心?

早前政府宣布派四千蚊,弄至民怨沸騰。剛開始時連申請表都不夠,政府只有建議申請人自行影印表格。阿婆看不明繁瑣的申請表,結果令區議員多了一大批「客仔」上門。

坊間自然傳出聲音:為何不可以網上申請呢?張建宗的解釋是,若要架設一個申請系統,先要招標再要落實,最少要年半才搞得成,於是在這個網絡已成為世界資訊主流的年代,市民不得不為這四千蚊,而親自填寫這份厚厚的表格了。

相信做IT的朋友都明白,要架設這種申請系統其實不算是甚麼大工程,慢者一年,若資料齊全或已經有其他類似的申請系統,修修改改,半年內已可以見街。筆者認為,政府放棄用網絡申請,只係怕麻煩,官僚心態而已。反觀新加坡,大部分政府服務都可以透過網上處理。由此可見,香港對科技應用的氛圍其實頗為落後。

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年力挺香港成為創科中心,近日國家宣布大灣區藍圖時,亦落實香港將扮演金融及創科的角色。金融尚且說得過,但明明內地科技水平遠遠高於香港,就連Tim Cook都說過內地的工程師又多又平。香港人只愛炒股炒車位炒商場,連派錢都仲要攞支筆出來填表,又如何能倒過來帶領大灣區的創新科技發展呢?

事實上,香港的大學高端科技研究,特別在生物科技及機械人研發上,的確較內地優越,例如中大化學系主任盧煜明教授及科大副校長葉玉如教授均是國際頂尖的生物學學家,另科大的李澤湘教授,更是DJI創辦人汪滔的大學導師。因在政治氣候之下,很多外國大學教授都不願意回到內地,而選擇在香港的大學任教及進行研究。另外在與國際學者的交流上,香港始終比內地方便,故此內地沒錯在科技應用上遠比香港走得前,但香港在高端的科技研究上,仍有一定的優勢。

換句話說,內地看中的其實是香港的大學教授,希望可以透過香港引入尖端技術。特別在中美關係緊張的情況下,美國對技術出口的管制日趨嚴格,內地若要在科技領域上與美國爭雄,香港的確可佔一席位。

然而,對普羅香港市民來說又甚麼得益呢?沒錯香港有個成立了三年的創科局,但恐怕市民對她的印象,除了局長楊偉雄說自己見過喬布斯外,就只有每年鉅額的財政撥備,香港人最後仍然要靠填表才申請到那四千蚊。

現在經常聽到人說,香港要抓緊機遇,融入大灣區。但大家都知,香港是一國兩制下的產物,既是兩制,即你我早有分別,那又如何「融入」呢?北京高官自回歸至今,發現香港人愈管愈反,自然明白這些根本性的差異,既是如此,那只好把香港的精華吸過去,任你香港繼續反好了。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