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招職頭條

以全人發展理念 培育仁心仁術醫生

「仁心仁術」是形容心地善良兼醫術高明的醫生,原來這個說法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今天,在人口持續上升及社會日趨老齡化的雙重壓力下,香港的醫療系統愈來愈為人批評似乎在所難免。究竟是市民苛求?還是醫生沒足夠時間體貼病人?有專責培育醫生的大學就以全人發展理念,培育仁心仁術的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和他的兩位團隊成員日前在一個與傳媒的聚會上,分享了醫學院培育醫生的使命和新計劃,他們分別是助理院長 ( 入學 ) 莫仲棠教授及助理院長 ( 學習體驗 ) 吳兆文教授。陪同他們的還有兩位醫科學生:升讀五年級的鄭上媛及升讀四年級的黃子謙。

陳院長表示:「一般人認為醫學院和其他培育醫生的學府一樣是醫生的製造工場,儼如透過機器把一個又一個的醫生『啤』出來,但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因醫學院是一所正規的大學,醫科學生是名副其實的大學生,他們在學期間的學習機會跟其他非醫學院的大學生是相同的,只是醫科學生的學習內容艱深,導致他們要更聚精會神地學習。」

三位教授均認為香港的未來需要更多仁心仁術的醫生,這類新一代醫生除了醫術了得外,並且要在學期間獲得全人發展的機會,讓醫科學生按個人的興趣成長,將來具備更全面的知識及更廣闊的國際視野。陳院長強調:「我們深信這類未來的醫生將更切合日後社會的需要。」

自主學習
中大醫學院透過今年推出嶄新的教學計劃 —— 「學生自主課程」實踐上述新的教學使命,藉此讓醫科學生按個人的心志和能力,在核心醫學課程以外彈性地規劃時間,以豐富整個學醫經歷,更好裝備自己。在當天的聚會上,鄭同學和黃同學分享了個人的學習經歷,雖然他們入學時未有該計劃,但透過個人的積極爭取及醫學院的協助,他們的學醫生涯均是多彩多姿的,包括到海外交流與實習等。

據醫學院的統計指出,超過九成的醫科學生曾遠赴海外進行臨牀實習,增進醫學知識,擴闊眼界。此外,亦有不少醫科學生按個人心志和能力,於修讀醫科期間自發進行「核心醫學課程」以外的學習,例如語文與研究碩士課程等。


文:張嘉文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