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招職頭條

就業市場「腹背受敵」 不景氣恐蔓延專業

中美貿易戰 ( 貿易戰 ) 及連月社會運動嚴重衝擊本地經濟,連帶影響就業市場,「重災區」餐飲業、零售業爆發倒閉潮,旅遊業出現入境團導遊沒工開及酒店業割喉式減價吸客現象,其他行業亦不能獨善其身,企業陸續傳出裁員消息。


Natellie Sun表示,受貿易戰影響,不少行業的公司早於去年年底在招聘時已轉趨審慎。

 

究竟各方面的壓力可會把長時間處於2.8%的失業率逐步推高至多少?到時就業市場會受多大的影響?下一批受波及的行業會是哪些?有沒有行業可幸免?上班族在這段時間又應該怎樣規劃個人事業發展?本刊請來專家幫助大家分析。

政府統計處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今年6至8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2.9%,與同年5至7月的數字相同。就業不足率在該兩段期間亦保持不變,維持於1.0%的水平。

然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承認由於最近經濟情況進一步轉差,本地勞工市場在短期內將無可避免面對更大壓力。另方面,鑑於香港經濟第二季下行壓力顯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匆匆宣佈推出一系列一次性的救市措施,希望透過撐企業、保就業紓解民困。

選才更精益求精
環球人力資源公司Randstad Hong Kong的Natellie Sun ( Managing Director ) 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受貿易戰影響,從事主要行業如金融服務業、製造及供應鏈業,以及建築及地產業的公司早於去年年底在招聘員工時已轉趨審慎。「舉例說,這類公司在招聘經理級人員時會要求增加候選人的數目,或要求增加各候選人接受面試的次數,然後才決定聘用誰。」隨着貿易戰升溫,她預期企業這種較嚴謹的招聘態度至少會一直維持到今年年底。

Natellie續指出,持續四個月的示威活動已為服務性相關行業帶來直接的衝擊,尤其是款待業、零售業以及航空業。「自從爆發示威以來,抵港旅客數目銳減,各國紛紛發出旅遊警示,建議國民不要來港旅遊。由於零售業和餐飲業極依賴旅遊業,加上現時每逢周末、周日的交通均受示威活動影響,令大部份商業活動無法如常進行,受影響行業的公司被迫安排員工放無薪假期。」

她又指出,示威活動亦拖累航空業,以香港航空為例,已決定在今年餘下時間減少班次。「我們認為在未來數月,上述那些行業的公司均不會進行任何招聘活動。」

專業恐受拖累
Natellie肯定上述不景氣的情況會波及其他如資訊科技、會計以及律師等專業。「一旦貿易戰持續至跨越2019年,上述負面影響將蔓延至其他行業,到時這些行業的公司會重新考慮是否繼續待在香港,抑或選擇其他政治環境較穩定的地區或新興市場如越南、印尼等來擴展業務。」

長遠而言,Natellie憂慮金融業將受牽連。「對於一些有意在香港開設新業務的公司來說,它們會認定香港已失去吸引力。最後,香港的新股上市 ( IPO ) 及 創投 ( VC ) 等投資活動便會減少,到時本地金融市場的增長會變得疲弱,影響行內本地和外籍從業員的就業機會。」

3.5%警戒線
雖然如此,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兼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鼓勵上班族不要自亂陣腳。「綜觀目前情況,本地的股市和樓市均沒有大幅下跌,內地股市亦沒出現問題。只要失業率不超過3.5%,就業市場仍不會有大問題。」


莊太量指出,市民擔心經濟轉差,消費審慎,因而帶旺快餐店和超市生意。

 

談到受拖累行業,莊太量坦言首當其衝是保險業,其次是教育業。「香港保險業市場佔三分之一由內地人投保,法例規定他們要親自來港簽署相關文件,近月社會事件令他們不敢來港投保,直接打擊本地保險業的生意。教育業方面,現時很多內地學生不再選擇來港升學,中港兩地的學術交流活動亦被迫暫時停止。」

不過莊太量指出,個別行業反而受惠。「市民擔心經濟轉差,消費時變得審慎,改為較多光顧平價餐飲甚或在家燒飯,因而帶動快餐店和超市的生意較前暢旺。」

對方移民潮帶來的影響,莊太量不以為然。「無疑,有市民受現時社會氛圍影響盟生移民念頭,但畢竟只佔少數,大部份市民還是如常生活,只要不踏足示威地點,人身安全沒問題。」他補充,一般來說,社會運動只會維持數個月的時間,之後局勢會逐漸緩和下來,到時經濟會慢慢復蘇過來。因此,他呼籲市民和上班族不要過分憂慮。



文:張嘉文
部分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