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用Facebook 做宣傳真係得?

某日,太子女走來同我講:「公司個新產品,你諗吓Facebook點攪啦。 」沒問題呀,不過她後來繼續說:「我睇那個甚麼甚麼專頁,隨便抄人家的東西去登,就已經有十幾萬個粉絲,你唔係唔得吓話……」她愈說我愈驚,這種單靠Curation就凝聚到一大群粉絲的日子,其實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為免她有錯誤幻想,於是我用以下這幾個理由,向她解釋用Facebook做宣傳未必真係咁掂。

根據Social Barker的數字,Facebook於2015年第三季的用戶人數達15.4億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可怕的1.9億。從社交營銷的角度看,能夠接觸到更多潛在客戶,當然是好事,但想深一層,其實也不盡然。

你可以想想:用戶愈多,在Facebook世界上流通的資訊量自然也愈多。換句話說,你所發放的資訊,便愈容易被其他資訊蓋過了。而事實上,時至今天,一則資訊能夠生成Engagement rate的周期已愈來愈短。一般來說,若是單靠Organic reach,發放三天以後仍然吸引到新用戶的眼球,已經很不錯了。

另一個問題,是有關Facebook用家的意見,很容易走向兩極化。以雨傘革命為例,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李立峰教授曾撰文指出,當時Facebook作為資訊來源,真的能夠令政見本來偏向中立的市民,更加偏向反對政府。從統計學的角度,即令民意出現兩極化。

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因為Facebook本身就是一種Social curation的工具。你在News feed 上看到的,其實是你朋友幫你過濾和選擇的內容。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你與你朋友的意見會愈來愈接近。從整體而言,當大群用戶互相感染,意見兩極化的問題便會出現。

這概念,套用到社交營銷,則會變成一種挑戰:這種兩極化的現象,會令顧客對你公司的意見變得極端,一是很好,一是很差,沒有中間。從這麼個角度看,這是否更像一場賭博?

總體而言,沒錯在Facebook上宣傳,效果是無可比擬,但相對上,整體成本包括內容開發、宣傳,以至廣告支出,與過去相比,需要大為提高,務求令宣傳內容精益求精,才能在這個資訊過度爆炸的年代吸引到顧客的眼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別對Facebook有太大幻想。一件產品能否成功,關鍵還是要看產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