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招職頭條

築起創意建美好生活

建築連繫著人們的生活,小至一個診所的桌椅如何令醫生與病人拉近關係,大至一個商業綜合建築群的設計及興建,都有賴一班建築師敏銳的觸覺及意念設計而成。香港中文大學﹙下稱中大﹚建築學院25周年,學院以「想像‧創新‧迴響」作為主題,三位建築系的畢業生,榮獲多項國際獎項,活生生地以建築概念轉化為創意設計,為將來建構更美好的生活。

窮人的建築師

說到建築,大家都可能會想到富麗堂皇的豪宅,不過面前的建築師王建明 ( Robert ) 沒有選擇到宏大的發展商工作,反而到福利機構中充當項目發展總監,負責長者院舍、復康中心及青少年中心等建築設計項目,更創辦了IDEA基金會,在柬埔寨、印度、尼泊爾籌劃建校項目,除了數度入圍新加坡泛亞太平洋老年照顧創意大獎外,2015年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出身於基層的Robert由少到大都喜愛當義工,回想起最初選科時社工系及建築系二擇其一,最後他選擇了建築系,不過幫人的心卻從未少過。「我記得讀書時曾被教授鬧過,如果真係想幫人可否用建築去幫,當投入建築時,可以把金碧輝煌的意念Down to earth,從用家的需要出發,設計一些關心他們,能給用家無限希望的設計,這都是真正的幫到人。這一句對我影響很大。」

對於這個宗旨,他做到了!畢業後他著意利用建築項目幫助貧困老弱人士,改善他們的生活,並創辦了IDEA基金會在第三國家的柬埔寨利用建築及教育結連,燃點學習興趣,他除了使用專業的建築知識外,又將學生親手設計的畫作,應用在窗框的裝飾上,令原本灰暗無生氣的校舍變得更有活力,學生更有歸屬感回到校舍中學習。

 

潮女顛覆二手衫店

另一個80後女建築師梅詩華 ( Sarah ) 在2014年與同為中大建築學院校友的丈夫一起創業擔任設計總監,逐漸參與更多本地及與社區息息相關的項目。2015年,她以「慢樂」為題構思活化石硤尾街巿方案,將拆卸減到最少,為該區長者保留活動空間,並取得香港建築師學會「青年建築師獎」。此外,她又與聖雅各福群會合作,以綠色購物為理念,將原本賣二手衫的店舖搖身一變成為光亮透明的感覺,以落地玻璃,開放式貨架的設計,走進去令人晃如逛名店一樣。

「身為建築師就是有一種社會責任,買賣二手衫有甚麼問題,為何要躲躲藏藏,所以這設計主張開放,一排排的衫整齊排,猶如正常的服裝店,而且有試身室,希望對大家宣揚綠色購物的概念,如認同便進來選購。」Sarah認為建築是一個好有挑戰性的行行業,在大學生涯中受到教授的啟發,每一個項目就如編織繩結一樣,上一個項目是下一個項目的基礎,而建築系是社會學中的一環,眼光可以很闊,可以主動地探索,開啟不同創意的門。

 

煤氣廠變身博物館

從中六拔尖計劃進入中大建築系的池璟希 ( Thomas ),在碩士二年級上學期遠赴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進行交流,同時構思他的建築碩士論文。2016年,Thomas憑其論文設計項目「匠•窖:V&A工藝學院」,榮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 RIBA ) 主席銀牌獎,成為該獎項設立180年以來首次獲此殊榮的香港學生。他的獲獎項目建議在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 ( V&A ) 博物館的擴建部分設立工藝學院,將這塊前身為煤氣廠的棕地發展為一座工藝博物館,進而成為一個用於保存和活化失傳工藝的學習場所和知識寶庫,使失傳手的工藝技術再次與現代城市接軌。

對於行業的前景,Thomas認為機會處處,「在香港從事建築有很大挑戰性,也是我們的推動力,多元化的歷史聚集,人口的密集,每一個動作都要考慮對周邊人群的影響,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責任,所以更需要一些優質的設計帶給社會。」在建築的道路上,因為總總的現實原因令建築師的想法石沉大海,幸兒Thomas在中大的學習歷程中得到教授的提點:「在設計時會因不同團體的意見及現實的問題遇到很多挫折,或會令人失望,然而教授經常提我們設計的概念能否實現並不重要,最重要是不要失去動力,要保持信心及熱誠,不要忘記初衷才是最重要的。」

 

文:Louise Kiang

圖:Fox Woo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