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說好話就會人見人愛?

談到口才,大家會想到甚麼?口若懸河的司儀在台上綻放異彩,還是字字珠璣的演說家在活動上滔滔不絕,瘋魔萬千觀眾?尤其在職場上,講盡別人「啱聽」的話是否就能處處逢源?

 

用「心」說話

一般人總會把目光放到說話內容、遣辭用字,其實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說話,必須由心而發,並從智慧和經驗中提煉。

說了話,就等於溝通嗎?溝通了,就特於對方接受你的見解嗎?即使對方相信你的話,就等於會依從你的意思去做嗎?溝不來,自然通不了。就如外國人常說「Speak the language」,就是大家要溝通得來才能成功對話。我從事口才培訓多年,發現大部分人誤以為「說得漂亮」就是好口才,卻忘了「用腦」和「用心」的重要。

 

說話代表待人接物的態度

打動人的說話通常源於三種心態:共同目標、設身處地和雙贏。說話前先明白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例如達致一項議協、促成一項交易或論討一件事情,然後多替別人想,易地而處了解對方的處境,再說出雙贏的話。

以「講價」為例,客戶A說:「平D可以嗎?我是熟客!」,客戶B說:「平D可以嗎?最多我多買幾件!」客戶A說的是自私的話,因為他只想找著數,卻剝削了對方;客戶B則懂得雙贏,要對方減價,就多給生意。

再以公開演說為例,有人出場時會向觀眾打招呼或發問,這都是打開話題、取得聯繫的方法。也有人喜歡說些與現場環境、時局或社會潮流有關的話題,先取得觀眾的共鳴和引起對方興趣。有了溝通,往後的演說就更能打動觀眾。最差勁的做法是一開始就只管說說說,望也不望觀眾,更遑論友善的眼神接觸。

「演說」一詞本來就包含了「演」和「說」兩部分。「演」是演繹,除了用口,還要用心。真心真意的話即使未經雕琢和修飾,也可以動人。在公開場合如是,在職場如是。究竟是刻意討好對方的門面說話,還是真正為對方設想的話,一聽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