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招職頭條

音樂路上 特立不獨行

2012年成立的per se,憑藉編曲豐富、風格多元的作品,和對理想的熱誠和堅持,在音樂路上闖過一關又一關,走出獨樹一格的音樂路。

回到音樂本身

今年5月per se舉行了《After The End》音樂會,同場發佈第三張概念專輯《ends》。Stephen一手結他時而狂放時而細膩,Sandy鍵盤演奏層次豐富而多樣化,台上二人一唱一和、揮灑忘我的演繹,頃刻間就將聽眾捲入了他們的詩式流行音樂世界。眼前的合作無間,是多年來建立的默契。

二人早於2009年在搖滾樂隊Halcyon相識,後來樂隊因受限於音樂風格,在創作僵局下解散。成了情侶的二人繼續一起玩音樂,突破了音樂風格下的框架,成立了以詩式流行為定位的per se。「『per se』解作『本身』,指讓作品為其本身解讀,不受音樂類型所限。詩式流行是以音樂引領聽眾進入一種狀態,在聽眾腦海營造畫面。」

跳出龐克搖滾,自立詩式流行,per se的作品不論是曲風、題材還是語言,都只以整體效果為考量,不以市場為導向。「我們在創作上不會跟隨潮流,而是以寫出永不過時的歌為目標,希望多年後聽者仍有共鳴。」成軍六年,per se今年首次推出廣東歌。「幾年前已想出廣東歌,但未有好概念配合,若單是為了打進大眾市場,我們認為不是充份的理由。」

踏上音樂旅途

per se成立之初,二人都沒打算以音樂作為事業。2013年二人包辦創作和製作,自資推出了per se首張同名EP,亦單純是為了圓出碟的心願。Stephen畢業後於錄音室工作,Sandy於攝影品牌任職管理實習生,繼續業餘隨心寫歌,並與另外兩位音樂人組成了搖滾樂隊Stereo Is The Answer。

2014年是per se發展關鍵的一年。那年4月SITA參與了台灣「春天吶喊」音樂節,演出經歷讓Sandy決定辭職全身投入音樂。「那天下著大雨,台前草地本身空無一人,但當音樂揚起,台前轉眼聚滿觀眾,讓我們深深體驗到音樂凝聚人群的力量。」同月per se以《monocircus》獲得兩個音樂獎項,嶄露頭角。

當時Stephen於獨立音樂廠牌Frenzi Music任錄音師,偶爾會跟同事分享作品。在Frenzi Music支援下,2014年底per se發行了首支數碼單曲《Petals》。第一次公開發表作品,意外地得到不少好評和肯定。《Petals》更與同名EP《per se》一同登上了音樂平台kkbox編輯精選榜,讓二人更有信心在音樂路上繼續推進。

從音樂再開始

然而樂隊起飛後不久,per se便經歷了另一個低潮。「2015年本身打算集合十首歌便出碟,但完成後卻覺得概念未夠好,計劃一再押後,有一段時間我們不知如何是好,亦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失。」直至2016年初,per se寫了《who?》,在自我探問的過程中重拾定位,以人生難題為主軸創作概念專輯《Conundrum》,由此起創作路向日趨清晰。

走出迷霧加緊腳步,去年per se加盟了Frenzi Music,開展了《ends》音樂企劃,亦把握演出機會提升曝光率。「去年5月我們獲邀擔任Priscilla Ahn音樂會的暖場嘉賓,後來因而有機會在Clockenflap演出。看著觀眾由不認識我們,至專注地欣賞演出,很有滿足感。」per se感謝公司給予創作自由度和多方面支持。「謝國維 ( Frenzi Music創辦人 ) 和馮穎琪除了給予方向,亦幫助我們完善構思。」

新專輯《ends》以七個完結為引子,探討一些深刻的人生議題:青春、友情、記憶、死亡……。「這些完結每個人都會經歷,但理解和面對的方式則人人不同。我們覺得完結不一定是負面,亦可代表著新的開始或方向。」從業餘獨立樂隊,走到全職音樂人,Per Se的音樂路,正是由多個轉折組成。《ends》之後,不知Per Se又會有怎樣的新開始?

 

文:Hazel Ha

圖:Steward Chan

封面人物: per se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