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IT事務所】 香港推動智慧城市 變得遙遙無期

近年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全球每個國家及城市追求的目標之一,其好處及優點可謂不言而喻。儘管特區政府已經在2017年底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然而,至今不論是市民接受程度或政府的進度都是強差人意。

2018年國際市場調查機構Juniper Research發表全球20大智慧城市排名,新加坡連續兩屆力壓倫敦成為榜首,首爾與東京分別為第六及第八位,而香港卻是榜上無名。

就以早前的智慧燈柱為例,弄得滿城風雨,大眾本已對私隱及政府數據收集有疑慮,加上《逃犯條例》修例爭議令政府管治出現信心危機,連帶智慧燈柱的政策亦受質疑。隨着首批50支智慧燈柱於今年6月底在九龍灣常悅道、啟德承啟道和觀塘市中心投入服務,不少市民憂慮在分布較為密集、覆蓋空間廣泛的燈柱上安裝攝影機、探測器及RFID ( 無線射頻識別 ) 技術,有機會被監測行蹤及私隱;而更令人擔憂是剛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的授權而制定《禁止蒙面規例》( 又稱 「禁蒙面法」),令特區政府的信任度到了史無前例的新低點,試問怎能有效推動智慧城市?

開誠布公是每個政府推動智慧城市必然的元素,皆因其建設牽涉搜集和分析大量資料;如何在改善城市管理和保障市民私隱之間求取平衡,是所有政府都要面對的問題。特區政府應多借監外國智慧城市發展的做法,美國芝加哥最初推出智慧燈柱計劃,曾因為以手機網路訊號偵測人流,以及收音測量噪音,惹來身份辨識、秘密錄音監控等侵犯私隱疑雲,負責團隊需要多番向公眾解釋,不會錄音或記錄公眾位置,同時設立有專家及公眾參與的監察委員會,以及委聘獨立顧問定期檢視運作,逐步釋除疑慮。這些提高操作透明度、廣邀外界監督的做法,值得特區政府參考。

香港人崇尚自由,關注私隱是無可厚非,智慧燈柱其實只是整個《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的一部分,未來還有更多、更敏感的議題如「e-ID」,特區政府若要香港成為真正的智慧城市,首先需要有智慧的管治,得到市民的信任,並非單以技術角度解決,否則整個智慧城市藍圖都是徒然,而香港亦從此變成一個沒有競爭力的城市。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www.cpjobs.com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