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健康生活】止痛藥少吃為妙

一般市民遇上頭痛、關節痛、牙痛,或會自行服用止痛藥。這些止痛藥可能是之前未服完的剩餘藥物,又或者是從坊間自行購買的藥物。

不少市民都有疑問,自行服用這些藥物會構成風險嗎?

香港藥物銷售有法例監管,較普遍的非處方口服止痛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撲熱息痛 ( Paracetamol ),另一則是布洛芬 ( Ibuprofen ),此外也有現在較少用作止痛用途的阿斯匹靈 ( Aspirin )。

我們先集中討論安全使用撲熱息痛。一般健康狀況正常和沒有肝病的成年人,每天可服用的最高劑量為4,000毫克,即大約每天八片500毫克的成人止痛藥。但有肝病或酗酒之人士,每天可服用的劑量則應按情況減少。在正常服用情況下,撲熱息痛甚少產生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沒有如一般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NSAID )〕 有機會傷胃、腸、腎等,甚至有可引致胃出血的風險。不過,過量服用撲熱息痛,亦可能會引致肝臟受損,經常過量服用甚至可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撲熱息痛有不同的通用英語藥名,除 Paracetamol外,也被稱為Acetaminophen。在藥物包裝標籤上,這些通用英語藥名 ( Generic name ) 通常印得很細,難以閱讀。同時,在香港註冊、含有撲熱息痛成分的產品現時共有逾800種,其中有含單一成分的產品,也有含多種成分的產品,例如普通傷風感冒產品,而撲熱息痛除有止痛功效外,還可以退燒,因此,在包裝標籤通用藥名細小的情況下,市民有機會不知情地服用過量撲熱息痛。過往曾有病人因從不同途徑服用過量撲熱息痛,引致慢性中毒而入院。有鑑於此,我們服用止痛藥時,要小心細閱藥物包裝上的標籤。如有疑問,應盡早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配藥是專業的行業,必需具備豐富的藥物知識。在藥房,配藥員輔助藥劑師工作,需通過嚴格的理論與實踐之培訓。IVE配藥學高級文憑為學生提供有關配藥學的專門知識、技能和技巧,讓同學們可投身相關的工作。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