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物理自療】有心態就不要怕

上一次談及不能單憑年齡就界定長者的體適能水平,加上長者定義廣泛,有說法是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才算是長者,不過年齡只是數字,生理和心理都保持健康才是關鍵。

不少有運動習慣的長者,可能在於柔韌性、心肺功能、動作技巧方面,都不比年輕人遜色,而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顆很強的求學心和正確的學習態度。

筆者作為學院的課程總監,想借此分享一個故事,最近一名健身教練經朋友介紹下,收了一名年屆82歲的女學生。開始運動前,教練除了會了解她的健康狀況外,也會了解運動目標及為甚麼想找體適能教練。

她的答案很簡單和直接,縱使她的年紀很大,但有需要培養恆常運動的習慣,保持身體健康,可是她不懂得如何安全有效地進行;於動作方面亦不清楚她的年齡適合做甚麼運動,所以她才找私人體適能教練。

最後,教練就與她進行一些初階的協調、平衡和反應的訓練動作,幫助她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扭傷或跌傷的機會,也有教授一些簡單的普拉提動作,目的是強化核心肌群及增強肌耐力、可減低肌肉流失、改善姿勢及腰背痛問題。

訓練了數個星期後,教練與她檢視進度及評估成效,她的感覺是訓練的動作看似簡單,甚至有些動作都略知一二,但是要親身進行感覺就截然不同,雖然難度不高,但是作為年過80的長者的確要份外小心,如果稍不留神弄傷了自己,可能要休息很長的時間。最後她亦很慶幸自己仍有機會和能力去接觸運動,也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好處和滿足。

所以心態有時比起體能更重要,很多長者仍能活到老、學到老;可是有些中年朋友,太著重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更因工作繁忙,下班後疲倦,寧願選擇大魚大肉、到酒吧喝酒,都不太願意投放時間於運動上。

久而久之,有機會因長時間坐著、站著工作,並沒有做適當的伸展或強化運動,導致肩、頸、腰漸漸出現不同程度的都市痛症或勞損,影響到生活質素,更要花金錢和時間才能把痛症治療。所以不要給太多藉口自己,看完這篇文章的你,不妨嘗試找回自己的運動裝備,再次到跑步徑上、球場上、或健身室做自己喜歡的運動。

下一次將分享更多關於痛症和體適能的資訊,不要錯過。

 

﹙物理自療 —— 第224期﹚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