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物理自療】隱形傷患踢波最強對手

歐洲國家盃上星期五揭幕,讀者們當然不會錯過,但喜歡足球的你,有沒有發覺投入職場後,踢足球的機會愈來愈少,可能由一個月三至四次,變成一至兩個月一次,甚至一年一次?除了工作關係導致踢足球減少外,傷患增加也可能是一個主因,讓你和朋友踢足球的主場,由草地場轉移到家中﹙打遊戲機﹚。

未來三期的《物理自療》會與大家探究,為甚麼踢足球時會較易受傷?受傷後應如何處理?做甚麼鍛鍊可減少受傷機會?

筆者明白到做自己喜歡的運動,的確是一件樂事,但受傷卻令人無奈,不但要花時間花金錢去治療,還有可能影響往後場上的發揮。

大部分足球常見的意外都是以下肢為主,包括:腳踝扭傷﹙拗柴﹚、膝關節的韌帶受傷、肌肉挫傷﹙炒芥蘭﹚、肌肉拉傷等。

一般受傷的原因:

1.上班族未必有固定的運動次數,而每次運動相隔的日子都不一,如相隔日子太長,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會較易受傷。基於運動次數減小,神經線傳送速度會減慢,簡單而言就是反應慢了。試想大家做運動的次數頻密,有良好狀態,足球場上要做一些動作涉及平衡和協調時,當然沒有問題,若果體內的神經傳送速度不夠快,身體作出的反應慢了,就可能引致受傷。

2.小做運動令到肌肉的柔韌性 ( Flexibility ) 減低,也會增加受傷機會,因為踢足球涉及很多髖關節及膝關節的活動,如膝屈曲,髖屈曲和髖外展等動作,假如身體的柔韌性不足,很容易會拉傷腿部和肌肉。

3.在足球運動中,包含很多不能預計的外在因素,例如:場地太「啜」,當要做轉身動作時,如上半身已經開始轉向,但下半身還在前方,位於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會很易受傷。此外,足球需要急停、盤扭、跳動和跑動,如果做這些動作時,出現突如其來的撞擊,若本身保護措施或對抗性不足,膝關節和腳踝都會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受傷。

所以,在踢足球前應做足熱身,可進行緩步跑令肌肉溫度上升,做單腳站立的平衡動作,讓關節增加活動性,保護方面,除了要穿著適合的足球波鞋外,還可以穿戴關節保護器具,這些賽前準備都可減低受傷風險。

下星期會繼續講解,當受傷時應該怎樣即時處理,以免傷患惡化。

( 物理治療 —— 第115期 )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