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參與選舉團隊 過程獲益良多

區議會選舉在即,令筆者想起年前一齣荷里活政治驚悚電影《The Ides of March》(港譯《選戰風雲》),影片講述美國總統選舉之路,由 George Clooney (佐治古尼)執導和扮演候選人一角,他本來形勢大好,後來被貼身助手揭發惡行。

 

貼身助手由 Ryan Gostling (瑞恩•葛斯林)飾演。筆者對該個角色特別感興趣,並非因為該名荷里活新晉的俊俏面孔,而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也曾經擔當過一模一樣的角色,兩大分別是那次是立法會選舉而非總统選舉,而該名候選人則沒有惡行!

撇開電影橋段和筆者參與競選活動的細節,若論每次選舉對就業市場的得着,筆者認為其最大貢獻就是創造大量短期就業機會,包括宣傳活動所需的幫工( Helper ),還有單張與網頁設計與運作,以及大量印刷和派送工作崗位等。

你或會問,該等工作不是由政黨或助理等去做嗎?答案當然是「NO」,因為競選期間涉及大量人力物力,就算候選人有政黨背景,總部充其量只局限於支援性質,候選人本身一定要透過招募和聘任的途徑自組「班底」,然後再按照選情變陣,因此隨時需要僱用大批臨時幫工。

縱使上述職位屬臨時性質,而且工資有限,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誠然是寶貴的機會,得著可不少呢!較務實的想法是藉此賺點生活費;說得較理想化一點,就是藉此擴闊個人的視野和社交圈子。

至於筆者當年參與的競選工作,寬度和深度又是另一個層次。那次擔當的是智囊的角色,既要向候選人提供政治分析,又要共同籌劃競選策略,還要管理競選團隊。可以說,那是一次艱巨和辛苦至極之作,但獲益匪淺。

無論如何,如果年輕人有興趣嘗試參與在競選期間才會出現的臨時工作,要做好心理準備,就是你將不會有定時定候的開工和收工時間,更不可能有正規的休息日,因為競選工作是日以繼夜和分秒必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