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簡稱「感統」,亦即Sensory Integration ( SI )。這個詞彙愈來愈多人有聽聞過,甚至亦有一點認識,但亦有不少與其有關的誤解。
感覺統合的理論源於一位美國的職業治療師 —— 艾爾斯博士 ( Dr. Jean Ayres )。她發現有些孩子在感覺統合的過程,尤其是處理我們常常忽略了的前庭感覺、本體覺及觸覺時有障礙。艾爾斯博士發展了評估的工具,亦培訓了一班職業治療師如何做治療╱訓練。而這群艾爾斯博士的學生亦是今天感統訓練的專家學者。
嚴選感統訓練
到底怎樣做便不算是感統訓練,怎樣才算是感統訓練呢?
1. 孩子沒有自主的玩耍,就不是感統訓練。
2. 孩子沒有選擇就不是感統訓練。
3. 剛剛好的感知, 動作計劃, 協調能力的感官挑戰活。
4. 甚麼人執行 ?
必須找曾受國際認證課程培訓的治療師。這些治療師大部分是職業治療師,而亦有部分是物理或言語治療師。但一般只有這三類人士。因為國際認證的感統課程,例如Certificate in Ayres Sensory Integration ( CASI ) 目前只容許這三類人士完成這六個階段的課程。
以上的是感統訓練的其中一些基本要素。這樣的感覺統合訓練才乎合當日艾爾斯博士的理論,亦只有這樣的訓練才有研究數據支持其有效性。日後的篇幅我們會再深入一點地講解以上各點。
廣泛應用感統理論
感統理論的應用絕不限於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以上感統理論中對有關「玩耍」的意義及前庭、本體及觸覺的經驗對於學習、體能發展,以及心理健康也是相當重要性的。這亦十分值得引用到學校及親子關係當中,因為現今世代的孩子正正最容易缺乏了這些感覺統合理論中最重要的元素。
兩者不能混淆
然而有時我們混淆了以為去了公園玩、參加了運動班、做了按摩、玩了牽涉前庭、本體或觸覺的遊戲便誤以為進行了感覺統合訓練。這樣輕則會延誤了訓練的時間,嚴重的有可能出現反效果。運動是有益身心的,若是孩子自發及樂於參與的,也合乎感覺統合的理論,但並不等於感統訓練。
若懷疑孩子有感覺統合障礙或治療的需要,請先找合資格的治療師進行感覺統合評估,以便確認是否有此問題,並了解是屬於哪一類的感覺統合問題,以便作出針對性的治療。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