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招職頭條

四方協作 規劃護老者支援

身兼行政會議議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的林正財醫生,日前出席救世軍「同行,創未來」研討會時,倡議從官、商、醫、社四方協作,規劃未來20年的護老者支援。

他表示,現時護老者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包括肩負着沉重的壓力。提到「家庭壓力」時,他引述2006年與2013年的數據對比指出,家庭照顧者人數上升,佔半數人是配偶,90%以上為女性,平均每星期花上46.8小時照顧 ( 即每日約6.7小時 )。

外傭幫不上

林醫生續指出,「以老護老」是另一項挑戰。他引述預測數據解釋,整體長者人口將會由2017年的122萬人增至2066年的259萬人;整體長者增幅為2.2倍,「老老」( 85歲以上 ) 的增幅達4.4倍。與此同時,在勞動力持續下降的情況下,老年撫養比率惡化,由2017年的1:4.6變成2066年的1:1.5,家庭照顧者數目將會減少。

「照顧歷程的挑戰」及「外傭的支援及訓練不足」是林正財提到的另外兩項挑戰。此外,雖然有60歲或以上長者成員的住戶,聘用外傭的比例由2010年的8%增至2016年的9%,但林醫生質疑外傭是否足以為體弱的長者提供長期護理支援?

「顛覆」帶來改變

林正財建議透過「顛覆」( Disrupt ) 現有護老者支援模式,從而建立 ( Construct ) 新的護老者支援模式:

環境影響行為:參考西班牙城市阿利坎特 ( Alicante ) 於2008年興建Plaza de America,建立護老社區,減少護老者壓力。辦法是讓65歲以上、35歲以下的低收入人士跨代共居;年輕居民的入住條件是承諾協助長者鄰舍間營造互相照顧的氣氛,建立青銀共居的「互助社區」。

任何人都可以是護老者:打破護老者傳統的身份如家人、外傭的限制,並延展至其他社會人士。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的做法是配對大學生,若他們願意協助長者購物或陪診,可免費入住獨居長者的空房,大學社工亦會一直協調雙方相處問題。

生涯規劃:加強預防性的支援服務、及早規劃個人照顧安排、提升護老者的準備意識。

不再是傳統的「照顧」:共同創造價值 —— 授權並支援護老者建立自務組織、加強護老者的社會參與、豐富護老者的知識及技能。

長者友善社會:減少護老者的照顧壓力,便利年長護老者。

企業支援:例如以約章及機構嘉許計劃等措施,鼓勵企業支援家庭護老者,例如採取彈性工時及設立特別假期等。

在建立新模式方面,林醫生認為新的照顧計劃必須由護老者與家人預先討論,這樣做還可加強「潛在護老者」的準備意識,例子包括預設「臨終照顧計劃」等。

 

文:張嘉文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