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職場浮世繪】開卷有益思考更清晰

筆者上周跟幾名友人茶聚,其中一位慨歎自己投鼠忌器,做任何事都畏首畏尾,因而錯過很多賺錢機會,例如早前未能及時「入市」,所以無緣在最近高唱入雲的股市分一杯羹。

言猶在耳,記得10年前由美國「毒債」誘發的金融海嘯,洶湧的波濤蔓延至香港,不是有很多在股市、樓市賺過錢的人要把所得的雙倍奉還嗎?!因此,與其挖苦自己賺得少,不如慶幸沒有輸掉身家;所謂「贏一粒糖,輸一間廠」,箇中不無道理。然而,筆者認為打工仔作一些理性投資活動是可取的,不過要做得英明一點,而且要經常參考輔助性的資訊,及盡量避免高風險的玩意。

常言道「開卷有益」,身處資訊爆炸的大時代,要找輔助性的資訊簡直是易如反掌,但要懂得選擇,既不選天馬行空之作,亦不宜浪費時間於陳腔濫調的文章。筆者早前拜讀了《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 ) 一篇有關印度沒有中產社群的封面故事文章,真是獲益良多。記得數年前開始不斷有書本談論印度的冒起,尤其在經濟方面,稱讚其潛在的發展動力絕對不能輕視。

今天呢?原來展現在眼前的卻是另一片景象!據上述封面故事報道,很多於數年前進駐印度的國際品牌的高層開始憂慮,令他們困惑的是生意沒想像中般理想;更準確地說,生意的增長幅度跟他們原本預期的有極大落差。

為甚麼呢?簡而言之,據上述報道引述大量參考數據和相關人士的解讀╱分析,原來印度的經濟雖然真的在過去數年呈現增長,但賺得更多的仍然只集中在極少數的最上層的人身上,貧者則仍然是貧窮,說明貧富懸殊的情況正在加劇;更不理想的是,社會沒有形成中產群,即報道的標題形容為「the missing middle class」!

中產是有能力消費的一群,這股力量不單促進經濟增長,而且在經濟情況轉差時,中產群是「撐住」社會的一根重要支柱。可想而知,沒有中產群的話,印度的經濟怎樣發展起來。凡事必有因,尋找問題的根源並予以整治,始能有助解決問題。雖然我們不是印度人,但知道多一點輔助性的資訊,有助大家思考問題。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